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  正文

市州观察丨甘孜州北路沿线探索多产业融合发展 “新气象”沿着最美人文景观大道涌现

来源:川观新闻    时间:2023-06-22 05:53:49

四川在线记者 宁蕖

6月,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国道317线沿途即将迎来最美的季节——远处草甸已泛绿,雪山高耸入云,河流狂野奔腾。


(资料图片)

穿越甘孜州北路沿线的国道317线,串联着炉霍崩科民居、德格印经院、色达草原、甘孜格萨尔王城等诸多人文、自然景观,有“最美人文景观大道”的美誉。

资源优势如何与交通优势叠加,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产生放大效应?甘孜州北路各县从以青稞、饲草种植和牦牛养殖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出发,推动相关的精深加工业和旅游业发展,探索三次产业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实现了“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以及“共享增值收益”。

一个新品种

让农旅融合成规模

6月7日,国道317线旁,炉霍鲁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海婷正在喂养两头白牦牛犊,通体雪白的小牛犊鼻子和耳朵泛着粉红,样貌十分可爱。“他俩是双胞胎,母牛的奶不够吃,需要补充奶粉。”刘海婷告诉记者,白牦牛是去年从青海引进的新品种,毛质、肉质都比本土黑牦牛好。

在距离养殖场不远处的虾拉沱镇瓦达村境内,“崩科藏房”以其独特的全卯榫结构和华丽精美的外观吸引着不少前来观光的游客,“依托特色民居,我们建成了炉霍县第一个规模化、体系化、市场化的藏式特色民宿接待群。”瓦达村驻点干部王宾说。

养殖业与旅游业如何互动?白牦牛成为纽带。“白牦牛在甘孜州境内分布很少,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刘海婷介绍,该公司计划在瓦达村的集体牧场内建立观光景点,依托民宿接待群发展亲子游。

以“农”促“旅”,以“旅”促“农”,是整合产业链的路径之一。

依托牦牛现代农业园区,色达县正打造“牦牛全产业链”。洛绒尼玛 摄

6月13日,在色达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内,一辆旅游大巴停靠下来,司机将牦牛肉干、红烧牦牛肉罐头、牦牛午餐肉等产品装上车。“这些都是游客订购的。”四川康康高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徐元福介绍,通过和运业公司合作,该公司每年销售给游客的特色农产品就有100多万元。

一项新技术

让农牧产品更丰富

在色达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一条“鲜草饲料”生产线正在建设,与之相伴的是拔节生长的3.5万亩人工饲草。

“以往我们的人工饲草都是通过发酵制作成青储饲料。这条生产线建成后,可以通过真空技术将饲草加工成鲜草饲料。”色达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李建介绍,由于加工过程中几乎没有损耗,适口性更好,营养价值也更高,鲜草饲料的价值比青储饲料大概高了2.5倍。

“未来鲜草饲料将直接供应给园区内的牦牛养殖场,目前鲜草饲料和青储饲料的饲喂对比实验已经在进行。”李建说。

以这项新技术为基础,由人工饲草基地、鲜草饲料加工厂、牦牛养殖场、牦牛产品精加工厂等主体组成的园区全部投入运行后,有望实现牦牛产业全链价值提升。

开发特色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模式,已经在317沿线开花结果——在甘孜县康北牦牛产业园区,经过屠宰分割中心,一头牦牛可以被分成47个部分,并直接在园区精深加工生产线上加工,制成风干、手撕、香卤等牦牛肉系列产品,再通过园区内的电商服务中心,销往州内各地及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区。“我们与93个集体牧场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年均保底收购牦牛达8000头以上,带动牧民增收4800余万元。”该园区内的龙头企业,康巴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代埝君说。

一种新模式

让增值收益更普惠

整合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农产品增值,从而让农牧民增收,但甘孜州北路片区地域辽阔,耕地、景点等资源分散,如何让增值收益普惠到广大农牧民?

国道317线上崛起的旅游新地标——甘孜县丹霞小镇,折射出甘孜的“解题思路”。

国道317线上崛起的旅游新地标——甘孜县丹霞小镇。洛绒尼玛 摄

丹霞小镇所在的来马镇距离拥有丹霞地貌的新龙红山旅游景区仅20公里,也是甘孜县通往德格、石渠等县的必经之地,境内有格萨尔机场,交通十分便捷。根据规划,“丹霞小镇”将建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游客集散中心,集马匹交易、马饰品加工销售于一体。小镇建设的收益也将惠及全镇14个行政村的3000余户籍人口。

“我们集合了全镇14个村和卡攻乡岔拉村的集体经济资金,以入股的方式建立丹霞小镇。”来马镇党委书记白玛降措告诉记者,第一年预计将分红110万元。

在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园区,“飞地模式”让增值收益普惠到了广大农牧民。洛绒尼玛 摄

同样的场景也在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园区内上演,该园区集合了全县139个村的集体经济,通过入股的方式,在条件适宜的虾拉沱片区建立了高原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园区内有300个大棚,每个大棚每年会兑现3万元分红,并为群众创造务工收入和土地流转收入。

集合村集体经济,兑现分红,以“输血”模式增加农牧民收入,同时实现“造血”功能,让当地群众真正参与到产业的经营中来。“在我们丹霞小镇,有十几栋房屋是属于当地牧民的还建房,未来,我们会通过培训等方式,将这些村民自有房屋打造成民宿,让他们自己经营管理,切实增加他们的收入。”白玛降措告诉记者。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